9月28日,由國家科技部、國家林草局、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國環境署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聯合主辦的第八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開幕。論壇圍繞“碳達峰·碳中和——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主題,交流探討碳中和愿景下生態環境治理、科技創新、能源轉型和綠色金融發展等當前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為落實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承諾和聯合國2030發展議程貢獻智慧。論壇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行,來自20個國家和社會組織的400多位各界人士參加論壇。
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名譽會長沙祖康線上出席并作主旨發言。
沙祖康表示:荒漠化防治不僅可以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同時還將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作出重要貢獻!中國的經驗和實踐表明,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至少必須具備兩個必要條件,一是植樹“增匯”,一是節能“減排”。而縱觀全球,海洋似乎暫不完全具備開發條件;陸地上,丘陵和盆地開發難度大、建設成本高;平原上,人口及城市密度大,耕地占比高,缺乏足夠的施展空間。只有廣袤的沙漠地區,開發程度低、人口密度小、未利用土地多、光照時間長,在部分沙漠地區可以規?;矘?,增加碳匯;而經過修復的荒漠化土地,可用于建設規?;L能、光能基地,由此提高清潔能源占比,反哺生態修復所需的能耗,實現就地消納;通過土地的多元化使用,還可提升產業質量,延伸產業鏈條。
以下為沙祖康在第八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上的主旨發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非常高興再次跟大家相聚在七星湖,共襄世界荒漠化防治的盛舉,共同為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尤其是荒漠化防治建言獻策,為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碳達峰·碳中和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并將舉辦碳中和與新能源、碳中和與土地退化防治、碳中和與科技創新以及碳中和與綠色金融四場高級別專題論壇。
氣候變化、荒漠化是世界范圍內引發貧窮、疾病、戰亂等問題的因素之一。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先生在2021年6月17日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致辭,他強調指出,“氣候變化以及農業、城市和基礎設施的擴張導致土地退化,損害32億民眾的福祉,并且損害生物多樣性,乃至為2019冠狀病毒病等傳染病的發生提供了條件?!?/p>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本次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不得不采取“線上+線下”的形式進行。希望通過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新冠疫情能早日成為歷史,在我們下次相聚時,都能夠親臨庫布其。
多年來,特別是在召開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現了“人進沙退”的可喜變化,但在今年3月15日,中國北方地區仍然遭遇了近十年最為嚴重的沙塵暴天氣。當天黃沙遮天蔽日,北京部分地區的水平能見度一度低于400m,由此發生的米散射現象,使北京上空的太陽一度呈現為藍色。
這場沙塵暴主要起源于蒙古國,由此可見,沙塵的跨國跨地域擴散,不需要護照和簽證,荒漠化防治如同疫情一樣,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與合作。
我們欣喜的看到,近年來,世界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例如中國,率先實現了荒漠化土地的零增長這一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面積以年均2424平方公里、1980平方公里、386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續縮減;非洲綠色長城計劃的持續實施,巴基斯坦百億棵樹“綠色海嘯”計劃的逐步升級等。
經驗證明,荒漠化防治不僅可以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同時還將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的經驗和實踐表明,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至少必須具備兩個必要條件,一是植樹“增匯”,一是節能“減排”。而縱觀全球,海洋似乎暫不完全具備開發條件;陸地上,丘陵和盆地開發難度大、建設成本高;平原上,人口及城市密度大,耕地占比高,缺乏足夠的施展空間。只有廣袤的沙漠地區,開發程度低、人口密度小、未利用土地多、光照時間長,在部分沙漠地區可以規?;矘?,增加碳匯;而經過修復的荒漠化土地,可用于建設規?;L能、光能基地,由此提高清潔能源占比,反哺生態修復所需的能耗,實現就地消納;通過土地的多元化使用,還可提升產業質量,延伸產業鏈條。
以庫布其沙漠為例,當地治沙人利用沙漠豐富的光照、廣闊的未利用土地,創新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板間養殖,向光要電減排、向沙要綠固碳、向綠要地增收,構建了“以光治沙、以光制氫、以氫儲能,光氫農融合發展”的沙漠新能源生態圈,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疊加,被稱為“庫布其模式”?!皫觳计淠J健钡膭撌既司褪巧诖碎L于此的一位民營企業家王文彪先生,他也是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的主要創始人,歷屆論壇的秘書長。
本人曾有幸擔任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簡稱“里約+20峰會”)的秘書長,主管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聯合國副秘書長,我認為,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和《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同等重要,不應厚此薄彼。防治荒漠化必然有利于防治氣候變化,恢復生物多樣性。
鑒此,我有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要開展更多務實的交流與合作。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是世界各國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人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事業是干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說出來的承諾就應該兌現。這是一個事關人格和國格的問題。建議除兩年一屆的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外,兩年之間應視情分專題增加召開專題峰會和論壇。這類論壇和峰會可在庫布其開,也可在其他國家或地區舉行,以進一步深化國際間、地區間及地區內各國間的交流互動頻度,推動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荒漠化防治領域的對話與務實合作。
二、進一步加強技術合作與不同模式交流?;哪乐魏屯七M“雙碳”目標的經驗和應對舉措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無論是“東學西漸”還是“西學東漸”,只要有利于荒漠化防治與“雙碳”目標的實現,就應該互學互鑒,合作共贏。由于荒漠化的成因、各國的社會體制、發展水平和能力不同,在防治荒漠化的過程中,不可能產生完全一致的“模式”。為此,UNEP、UNCCD等聯合國項目組織和國際公約機構等國際組織應加大對典型案例的宣傳推廣力度,更及時有效地分享經驗、展示相關技術和技能。探討國際間一對一、多對一等不同形式的針對性合作,特別是生態強國對生態脆弱國家的幫扶合作,加速其綠色發展進程。
三、倡導普及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生態理念。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應在世界各國,特別是生態脆弱國家和地區開展多種形式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活動,增進全民生態意識,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打造綠色低碳生活的濃厚氛圍,促使生態文明建設與“雙碳”戰略成為普世自覺行動。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荒漠化防治與碳中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久久為功。相信通過我們精誠團結、緊密持久的合作,通過全球不斷創新探索、多元發展,地球上的綠色會越來越多,聯合國提出的到2030年全球退化土地零增長的目標一定能夠如期實現!
謝謝大家!